2019-2023年中国海洋渔业发展预测分析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19-06-03
分享到:


                                                                                                       
                                                                                                        来源:中投投资咨询网 


2019-2023年中国海洋渔业发展预测分析

  2019-2023年中国海洋渔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海洋渔业的科研支撑

  2018年9月12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两艘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蓝海201”在上海下水。这标志着国内最大的两艘海洋渔业综合科考船主体建造完成,进入舾装阶段。“蓝海101”“蓝海201”是农业农村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科学调查船,总长84.50米、型宽15米、满载排水量3281.5吨,配备有先进的科学调查系统,技术水平和调查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两船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显著提高我国海洋渔业科学调查装备水平,提升我国海洋渔业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对提升我国海洋渔业科学研究和支撑保障能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

  2018年10月25日,农业农村部在山东烟台召开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现场会,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强调,要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为实现渔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快海洋牧场建设、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对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带动渔民就业增收等的重要意义;坚持提质增效、减量增收,坚持绿色发展、富裕渔民,推动形成绿色高效、安全规范、融合开放、环境友好的海洋渔业发展新格局;重点推进近海“一带”和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多区”海洋牧场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设好178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到2035年基本实现海洋渔业现代化。

  (三)“互联网+海洋渔业”模式

  我国作为海洋渔业大国之一,海洋渔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海洋渔业遇上互联网,就形成了“互联网+海洋渔业”。“互联网+”的兴起和运用使得整个产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从而实现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次转变。

  首先,海洋渔业一直作为海洋经济的关键部分,海洋渔业产业不仅包括传统的养殖、捕捞等主要环节,又可延伸到加工、批发贸易、冷链物流等多个领域。而“互联网+海洋渔业”是互联网技术与海洋渔业发展相融合的过程,是信息生产力对渔业产业链全过程产生影响的产物,通过对传统渔业产业各个环节的优化与重构,不断促进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近几年来我国“互联网+海洋渔业”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海洋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信息化、互联网嫁接等方式革新、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包括:信息集成、大数据分析、远程控制等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海洋渔业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海洋电商模式、服务平台的数字化发展,渔业生产商、渔民、消费者之间“去中介化”、“去区域化”的实现等等。

  二、不利因素

  (一)资源环境约束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海水养殖形势良好,海洋捕捞总体稳定,但我国海洋渔业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其一,高密度的养殖和捕捞带来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和海洋“荒漠化”的问题,引发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和服务功能降低。其二,赤潮、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频发、填海造地等人为因素造成海洋渔业发展空间萎缩。其三,近岸海域水污染严重,尤其是污染破坏了部分经济鱼类的近岸产卵场、栖息区域和养殖海域的环境,使鱼类的繁殖能力严重下降,渔获物的低值化、低龄化和小型化加剧。渔业资源突破自然恢复的极限,近海渔业资源枯竭的压力骤增。

  (二)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方针,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并取得历史性的进步。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仍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效率较低。我国海水养殖普遍存在养殖面积越大、养殖效率越低的情况,海参等高附加值海水产品的养殖效率也较低。二是方式落后。传统的筏式养殖和吊笼养殖的效率最高,新型的深水网箱养殖和工厂化集约养殖的效率较低,“渔光互补”海水养殖和水上发电融合模式尚处于初试期。三是品种单一和结构雷同。藻类相对其他品类在单产上较稳定,鱼类产量增长最快,但其单产波动最大;新的优良品种较少,名、特、优和高端产品比例较低。

  (三)国际竞争力不足

  一方面,我国在该产业领域缺少较大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海洋渔业企业,也使得我国海洋渔业产业国际竞争的主体力量稍显薄弱,影响产业研发实力和行业盈利水平;而我国出口海产品的高品质、高附加值优势不明显,导致出口占比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海洋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和能力建设滞后,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低,产业整体科技竞争力不高。在世界渔业资源衰减的大背景下,复杂的国际和周边渔业形势,对我国海洋渔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挑战。

  2019-2023年中国渔业产值规模预测

  2017年,我国渔业产业产值规模为12,313.85亿元。我们预计,2019年我国渔业产值规模将达到13,345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52%,2023年将达到15,325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9-2023年中国渔业产值规模预测

2019-2023年中国海洋渔业发展预测分析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2019-2023年中国海洋捕捞产值规模预测

  2017年,我国海洋捕捞产值规模为1,987.65亿元。我们预计,2019年我国海洋捕捞产值规模将达到2,010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6%,2023年将达到2,130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9-2023年中国海洋捕捞产值规模预测

2019-2023年中国海洋渔业发展预测分析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2019-2023年中国海水养殖产值规模预测

  2017年,我国海水养殖产值规模为3,307.40亿元。我们预计,2019年我国海水养殖产值规模将达到3,650亿元,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39%,2023年将达到4,335亿元。(出处:中投投资咨询网)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9-2023年中国海水养殖产值规模预测

2019-2023年中国海洋渔业发展预测分析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